文献资讯

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聚焦儿童心理健康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精神障碍的困扰。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一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先天与后天的影响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心理问题,比如养育方式粗暴、家庭气氛压抑、亲子关系紧张、睡眠不足、学业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概括来讲,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此外,33.4%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心理依赖。

 

大约50%的成人精神障碍始于14岁之前,所以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与人交往,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几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Common Mental Problems

抑郁

01

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精力下降、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对抑郁的描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脑子像是没有上润滑油”。

社交焦虑障碍

02

不敢和陌生人交流,不愿意去人多的环境。总觉得自己不足展现在别人的眼里。看到别人的行为处事,觉得自己很糟糕。一般表现为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和别人很难有共同话题。

厌学

03

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

生理症状上,会出现呼吸不顺、脸色苍白,头痛、胃痛等,然而这些症状并无身体上的病因,生理症状在每日要上学前最常见,少数在上课中发生,所以会请假不上学,或是上课中途坚持要回家;

行为上,口头上反抗上学、发牢骚或哭诉、发脾气等,孩子拒绝上学,但通常乖乖待在家里,极少有反社会行为;

 在心理上,反应为不良的恐惧及过度焦虑,害怕与父母分离,对于学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严重的恐惧(如被同学欺负、老师批评、考试等)。

沉迷网络

04

存在这类问题的儿童可能是为了逃离自己无法掌控或让自己难受的现实。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后期可能会发展为网络成瘾。但如果及时干预,找到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去做工作,也可以让网络不再是孩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内心焦虑

05

如果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责骂或惩罚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一想到自己做的不好就会被父母责罚而变得烦躁、紧张。还有些焦虑可能源于与父母的分离,也可能是由于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或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而产生的。这种焦虑属于现实性的焦虑,还有一类病理性的焦虑是需要跟现实焦虑区分开的。病理性的焦虑是指没有明确对象的焦虑,这种焦虑是不会随着现实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的,它需要经过专业的诊断之后采用药物治疗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自我中心主义

06

一般表现为自我意识过于强,很少为别人着想或很少换位思考,处处以自己的感知以及自己的情绪、意志为主,自私、占有欲强烈、孤僻,认为个人的利益压倒一切,而且特别希望在各个方面超过别人,一旦无法超过他人,便会产生嫉妒心理,否定他人,不听老师与家长的教导和建议,习惯于对抗老师与家长。

 
 
 
 
 
 

如何科学开展家庭教育?

Family Education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01

家庭氛围和谐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形成。想要让家庭氛围积极健康,那么家长首先就要正确处理自身的关系,不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父母双方也应该尽量避免争吵,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家庭成员间应该是相互关心、彼此爱护的。同时,家长给幼儿的爱应该是适度的,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让儿童能够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

调整教育观念

02

在新时代,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够将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价,积极鼓励,增强儿童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家长在儿童犯错误时,不应该对其进行打骂,而是应该采取说服、讲道理的方式,让儿童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

提高自身的素养

03

家长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给儿童营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不把 负面情绪带给儿童。其次,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研究一些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专著,了解正确教育儿童的方法,让儿童能够在科学的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

重视沟通

04

常见的沟通误区:

1.否定感受(这么点小事,别哭了)

2.言过其实(你总是被老师批评)

3.先入为主(这一看就知道是你干的)

4.负面评论(你最近终于不拖拉了)

5.意志强加(我是为了你好,你必须…)

 

如何有效沟通:

1.肯定感受:表明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代表赞成其行为。

2.客观描述:不是听说或推测,陈述事实,不贴标签。

3.积极鼓励:发现积极点,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给予鼓励。

4.共情反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识别孩子的情绪,并在表达或行动上给予正面反馈。

尊重儿童想法

05

家长不应该认为孩子还小,就忽视了其想法。孩子是家庭的一员,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家长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对于家庭中 的一些事情,可以适当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其有被尊重的感觉,这样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尊重他人。

科学管理

06

当今社会,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家长必须能够认识到网络对儿童的影响,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儿童看一些会错误影响其三观的内容。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放下手机,多陪伴幼儿,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重视情感教育

07

目前,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处理负性情绪,以至于情绪找不到出口后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大多家长和学校都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教孩子多运用词语来具体化自己的情绪,学会命名情绪,营造表达情绪的氛围,引导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儿童正视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我们的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压力。让我们一起,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1]傅佳涵.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02):133-135.

[2]陈慧.浅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策略[J].心理与健康,2021(06):90-91.

[3]唐银梅.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229-231.

#

 

康立公众号

让优质睡眠成为一种习惯